搁置诸住立 不为己身害
除其瞻劳 住庙精舍 欲令众庶
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
不有所患 其人住忍 得力如是
又语溥首。如来灭度以后欲说此经。住于安隐已立安隐。不怀谀谄无眩惑心。乃说经法藏厌身怀。或载竹帛为别人说。亦未几辞亦无所生。亦不骄易诸余比丘。为法师者亦不歌叹亦不毁呰。异心比丘为声闻者。未曾举名说其瑕秽。亦不诽谤。亦不仇怨意相待之。未曾毁呰居家行者。无所志愿。不建彼行亦无所想。行来安住而立谊要。来往周旋。若诣法会。自护己身行无有失。而说经法。如有叨教。心无所猗。离声闻乘。有所发遣觉了佛慧。佛时颂曰。
如常施礼节 且当听察之
别离讲说 无漏之法 教养无数
国主帝王 及与太子 欲听闻法
宁静升据 高广法座 而普等心
悉解佛道 若统统人 来听经法
尔乃说经 若当敷座 务令柔嫩
群萌之界 安住咨嗟 最尊经卷
其奉持斯典 则当勤行之
多少种虫蚤 不习食啖肉
两足之上 想诸菩萨 如想父母
因而溥首大士白佛。唯大圣。此诸菩萨恭敬世尊。所当劝悦难及难及。何时该当为统统众说斯典范。佛语溥首曰。菩萨先处二法乃应讲经。一曰威仪。二曰礼节。何谓菩萨解知威仪。借使持心忍辱调柔。将护其意畏不自主。其志如地不见有人。不见有人而行法者。观天然相诸法本无。此诸法者众行之式。亦无驰念。是谓威仪。何谓礼节。设令菩萨不与王者太子大臣吏民处置。不与外道异学交启。不尚世典赞叙音韶合偶风俗。不贪不学不与搏斗鱼猎弋射鸡鹜坎阱贼坏处置。不与歌乐游戏众会同处。不与声闻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处置。亦不靠近施礼问讯。不共止顿。不与同道经行烧香散华然灯。除其往至讲经会时。唯与讲会而共处置。纵有所说亦无所著。是为礼节。
无无常扶养 统统皆至诚
作行如是者 皆当屏除之
丈夫无驰念 坚毅行英勇
心常霍然 无有沉吟 以愍伤故
得成正觉 而转法轮 则睹弘摸
[疊*毛]蓐綩綖 仿佛正首 尊其视瞻
无所妨废 不遭苦患 常察精进
亿垓众生 梦中所见 如此色像
现在欲获法 常当止息非
如是像法 佛灭度后 当恃怙之
最后季世 求斯尊法 别离广说
不与高傲俱 复远犯禁者
安居处演
悉倒置想 以有为有 用虚作实
又语溥首。如来灭度后如有菩萨。因而经卷思疑不了。若说教养闻不坚毅。性不调和。见余菩萨求大乘者。为造虚妄而诽谤之。见声闻缘觉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若值菩萨。心为迟疑不即往见。其族姓子则远无上正真之道。而不得近佛天中六合点行处。借使究竟不蒙福力不成最正觉。菩萨行三乘如同师子在于林树。如有踌躇天然阔别。不乐所乐亦不不乐。若于众生修行慈力。至于如来兴大父想。见诸菩萨念如世尊。及诸处家未离尘秽。宽弘等还礼节恭肃。净诸法谊无疑无结。严统统法谨慎安谛。钦顺划一不著经法。极有所乐亦无所至。地点日夜敬护斯典。溥首。是为三法之行。菩萨观时然后乃说。造安隐行。不被烦恼亦不娆害。说是经法者。与同窗者等心道友。若讲若闻信乐斯典。诵持誊写载之竹帛。扶养奉事德不成量。说以安住。则乃颂曰。